• 备注/文号:厦财税〔2019〕6号
    • 发布机构:厦门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0-04-28
    厦门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关于明确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通知
    时间:2020-04-28 10:03

    各区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各区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

    为加强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非营利组织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资格复审、免税资格管理等要求,均按财税〔2018〕13号规定执行。

    二、办理流程

    厦门市、区两级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以下简称“市级非营利组织”、“区级非营利组织”),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应于每年10月底前向其主管税务机关递交申请材料主管税务机关应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填写内容是否完整进行核对,符合的,由主管税务机关采集电子影像并存档;不符合的,一次性提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主管税务机关应以电子文档形式将市级非营利组织的申请材料提交市税务局,市税务局定期汇总移交市财政局。市财政联合市税务局对非营利组织享受免税的资格进行审核确认,并定期予以公布。

    主管税务机关应以电子文档形式定期将区级非营利组织的申请材料移交区财政局。区财政局联合区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对非营利组织享受免税的资格进行审核确认,并定期予以公布。

    三、材料报送

    申请材料一式一份。

    (一)申请报告可按附件《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提交原件并加盖公章。

    (二)其余材料可提供复印件,复印件应加盖公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

    四、其他事项

    (一)非营利组织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免税收入仅限于财税2009122号文件规定的收入。未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或虽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但取得收入不属于财税2009122号文件规定免税范围的,不得享受免税优惠。

    (二)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关于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厦财预〔2010〕33号)同时废止。

     

    附件: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

     

     

     

    厦门市财政局          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

    2019年5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财政局办公室                       2019年6月4日印发  


    附件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申请表

    单位名称

     

    注册地址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

     

    批准注册登记的管理部门

     

    设立或登记时间

     

    申请免税起始年度

     

    是否当年新设立

    是□     否□

    主管税务机关

     

    联系人

     

    电话号码

     

    非营利组织明细情况

    1、非营利组织类型

    ①事业单位     □        ②社会团体     □          ③基金会   □       

    ④社会服务机构 □        ⑤宗教活动场所 □          ⑥宗教院校 □

    ⑦财政部、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非营利组织   □

    2、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   

    是□     否□

    3、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是□     否□

    4、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是□     否□

    5、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条款号                 

    是□     否□

    6、投入人(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

    是□     否□

    7、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

    工作人员申请前年度平均工资薪金水平:                 元/人

    是否超过税务登记所在地的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地区的同行业同类组织平均工资水平的两倍       是□     否□     

    工资福利占总支出比例                 

    8、对取得的应纳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应与免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分别核算

    是□     否□

    申请前年度资金来源:

    免税收入:金额:     元, 占比:       %

                          

    应税收入:金额:     元, 占比:       % 

    申请前年度支出情况:

    公益性/非营利性支出:金额:     元, 占比:       %

                         

    其他支出:           金额:     元, 占比:       %

    附列资料

    1、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章程或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的管理制度。          有□     无□

    2、非营利组织注册登记证件的复印件。   有□     无□

    3、上一年度的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公益活动和非营利活动的明细情况。                                  有□     无□

    4、上一年度的工资薪金情况专项报告,包括薪酬制度、工作人员整体平均工资薪金水平、工资福利占总支出比例、重要人员工资薪金信息(至少包括工资薪金水平排名前10的人员)。

                                            有□     无□

    5、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有□     无□

    6、登记管理机关出具的该单位上一年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事业发展情况或非营利活动的材料。

              有□     无□

    声明:我组织符合《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13号)规定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条件,保证申请资料的内容是真实、完整、合法、有效,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单位负责人(签章)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

    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8〕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四条的规定,现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依据本通知认定的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立或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认定的其他非营利组织;

    (二)从事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活动;

    (三)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该组织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全部用于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的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

    (四)财产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五)按照登记核定或者章程规定,该组织注销后的剩余财产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记管理机关采取转赠给与该组织性质、宗旨相同的组织等处置方式,并向社会公告;

    (六)投入人对投入该组织的财产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财产权利,本款所称投入人是指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外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七)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开支控制在规定的比例内,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其中:工作人员平均工资薪金水平不得超过税务登记所在地的地市级(含地市级)以上地区的同行业同类组织平均工资水平的两倍,工作人员福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对取得的应纳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应与免税收入及其有关的成本、费用、损失分别核算。

    二、经省级(含省级)以上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向其所在地省级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本通知规定的相关材料;经地市级或县级登记管理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分别向其所在地的地市级或县级税务主管机关提出免税资格申请,并提供本通知规定的相关材料。

    财政、税务部门按照上述管理权限,对非营利组织享受免税的资格联合进行审核确认,并定期予以公布。

    三、申请享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需报送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的组织章程或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的管理制度;

    (三)非营利组织注册登记证件的复印件;

    (四)上一年度的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公益活动和非营利活动的明细情况;

    (五)上一年度的工资薪金情况专项报告,包括薪酬制度、工作人员整体平均工资薪金水平、工资福利占总支出比例、重要人员工资薪金信息(至少包括工资薪金水平排名前10的人员);

    (六)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七)登记管理机关出具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上一年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事业发展情况或非营利活动的材料;

    (八)财政、税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当年新设立或登记的非营利组织需提供本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材料及本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申请当年的材料,不需提供本条第(六)项、第(七)项规定的材料。

    四、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资格的有效期为五年。非营利组织应在免税优惠资格期满后六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享受免税优惠的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复审,按照初次申请免税优惠资格的规定办理。

    五、非营利组织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取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应按照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不再符合免税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予以追缴。取得免税资格的非营利组织注销时,剩余财产处置违反本通知第一条第五项规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追缴其应纳企业所得税款。

    有关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发现非营利组织享受优惠年度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免税条件的,应提请核准该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财政、税务部门,由其进行复核。

    核准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财政、税务部门根据本通知规定的管理权限,对非营利组织的免税优惠资格进行复核,复核不合格的,相应年度不得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六、已认定的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非营利组织有下述情形之一的,应自该情形发生年度起取消其资格:

    (一)登记管理机关在后续管理中发现非营利组织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

    (二)在申请认定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的;

    (三)纳税信用等级为税务部门评定的C级或D级的;

    (四)通过关联交易或非关联交易和服务活动,变相转移、隐匿、分配该组织财产的;

    (五)被登记管理机关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

    (六)从事非法政治活动的。

    因上述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情形被取消免税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财政、税务部门自其被取消资格的次年起一年内不再受理该组织的认定申请;因上述第(六)项规定的情形被取消免税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财政、税务部门将不再受理该组织的认定申请。

    被取消免税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未依法纳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自其存在取消免税优惠资格情形的当年起予以追缴。

    七、各级财政、税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认定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工作中,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八、本通知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3号)同时废止。

     

     

    财政部 税务总局   

    2018年2月7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

    免税收入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1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现将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范围明确如下:

    一、非营利组织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一)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

    (二)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

    (三)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

    (四)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二、本通知从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九年十一月十一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