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市委市政府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赋予民政的目标任务为牵引,以民生幸福为根本动力,致力打造创新型、普惠型、效能型、服务型现代民政。重点推进六项工作:
(一)深化社区治理创新。“十三五”创新重点: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民主协商自治制度,增强市民依法自治意识;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市城乡社区全面完成网格化平台升级改造和规范化运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探索项目化服务方式,健全完善“三社联动”机制。明年的主要任务:完善基层社区治理的机制体系,探索创新农村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推广“三社联动”服务机制,打造“社工+义工”的服务模式。
(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十三五”的目标任务:完善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相关制度,到2020年全市社会组织达到5408家。降低个别类型社会组织准入门槛,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注册资金量和会员最低要求量。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社区社会组织8个。到2020年底,全市凡成立二年以上的社会组织评估率达到90%以上。明年的主要任务:推进社会组织去垄断化改革,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双轨制,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探索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孵化与服务体系,健全两岸社会组织交流交往常态化机制。
(三)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十三五”的目标思路:推进社会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使用、激励保障等政策体系;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工人才队伍,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增加到5000人,其中中级社工人才达到900人,高级社工人才达到30人;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60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每个城市社区至少设置1个社会工作岗位,相关政府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普遍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全市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资金累计达1亿元以上。明年的主要任务:发动符合条件人员报考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启动社会工作者督导员培训工作,推动各区设立社会工作站、开发设置专职社会工作岗位,对6家机构实施经费扶持,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试点。
(四)加强救灾和社会救助工作。“十三五”的思路目标:健全应急救灾体制机制,建立年度救灾物资采购补充机制,建立救灾物资分级筹措、分级管理、逐级保障的体系,建立完善各级政府救灾预备金制度,全市再创建5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健全与低保标准相衔接的自然增长机制,确保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35%;健全社会救助参与机制、管理机制、考评机制。明年的主要任务:推进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完善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动国土房产、建设、国税、银行、保险等相关信息接入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
(五)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增养老床位5000张,基本实现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全覆盖。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全市社区90%以上街镇和60%以上村;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35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服务机构总床位比例达到30%以上;每个区有1所以上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每年建设30个农村幸福院(含老年活动中心),到“十三五”期末,建成151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农村养老全覆盖。实施《厦门市养老信息惠民行动计划》,建成“12349”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明年的主要任务:推进市慈善总会爱鹭老年养护中心、市老年基金会爱心护理院改扩建、市社会福利中心松柏医院改扩建、海沧乐龄公寓等项目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落实各项补贴,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六)全面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十三五”的思路目标:以中国梦、强军梦为引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至2017年,市本级和6个区实现连续四届省级双拥模范城“满堂红”;至2019年,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明年的主要任务:继续按争创“九连冠”标准抓好整改提升工作。进一步健全军地建设相互支持、军民矛盾协商解决、涉军维稳联调联处和军地共建平安厦门等制度,及时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我市军民融合发展“九个体系”建设要求,推进对接南京军区支持革命老区建设、驻闽部队支持福建“四区”建设和驻厦部队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十项工程”等工作。抓好基层双拥工作,深化军地共建美丽家园活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各区政府
市政府部门网站
各开发区
各省区市
主办:厦门市民政局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