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2018-09-13 09:00:00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厦门市民政局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今天由李龙副局长出席本次在线访谈活动,介绍我市区划地名与楼门牌有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与网民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提问。
-
李副局长2018-09-13 09:01:00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市民政局门户网站在线访谈。
-
主持人2018-09-13 09:03:00
李副局长,您好。我们知道,在2003年厦门市的行政区划做了一次调整,这次调整无疑取得了成功,对厦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
-
李副局长2018-09-13 09:10:00
好的。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648亿元,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为126亿元,年均增长2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为64亿元,年均增长19.8%。一些支撑经济增长、关系发展后劲、体现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都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但是,此时行政区划设置的不合理,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首先是全市各区之间资源配置不合理,土地面积、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过于悬殊,大、小区之间土地面积差距528倍,人口差距29.6倍,财政收入差距11.5倍,优势资源的整体效益难于发挥。其次行政管理不顺。投资区无法履行一级政权组织的完整职能,许多行政管理协调工作无法及时得到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无法建立,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大量行政“飞地”的存在造成有利的大家都管,不利的大家都不管,行政管理上出现混乱局面,给群众带来极大的不方便,群众意见很大。
-
李副局长2018-09-13 09:22:00
行政区划不合理制约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牵动着该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调整行政区划的议案、提案,群众来信、来访要求及时调整行政区划。2002年底,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加快城市化,使厦门市尽快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现代化城市转变,从而增强全省省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部署,决定启动全市区级行政区划调整。全市区级行政区划调整调研小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调整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分析利弊,并形成最终的调整方案:保留了湖里区;鼓浪屿、思明、开元三区合并设立新的思明区;将杏林区杏林街道办事处和杏林镇划归集美区管辖,杏林区更名为海沧区;同安区一分为二,设立厦门市翔安区,辖原同安区的新圩、马巷、内厝、新店、大嶝5个镇。该方案极大地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快了城市化,促进了经济发展。2003年4月初,市政府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国务院和民政部领导对于福建省、厦门市做“减法”的行政区划调整高度认可,给予最大的支持,以前所未有的最快速度作出批复。2003年5月,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我市的部分区级行政区划调整。结合区级行政区划调整,市政府按照“责权利相统一,事权财权相配套”的原则和“一级规划、二级建设、三级管理”的要求,将各职能管理部门的部分审批权和管理权下放给各区政府,赋予各区更大的管理权,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
-
李副局长2018-09-13 09:30:00
这一轮区级区划调整给我市的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契机。15年过去了,我市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强劲增长,城市服务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7年,我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351.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1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稳步增长到20460元。各区区级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比2002年相比都早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有质的飞跃。
-
主持人2018-09-13 09:31:00
目前我市的行政区划格局如何?在优化我市的行政区划格局上有什么设想?
-
李副局长2018-09-13 09:42:00
2003年顺利完成区级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之后,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的意见》(闽政〔2002〕24号)精神,进一步优化我市镇(街)行政区划布局 ,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推进海湾型城市建设步伐,相继完成了湖里区禾山镇、集美区杏林镇、翔安区大嶝镇、海沧区海沧镇和东孚镇的撤镇设街和思明区街道办事处整合及海沧区海沧街道办事处分设海沧、嵩屿两个街道办事处等多起区划调整工作。
目前我市的行政区划格局相对稳定,现辖有6个区,26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371个社区居委会、137个村委会。其中,思明区辖10个街道办事处、99个社区居委会;湖里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54个社区居委会;海沧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27个社区居委会、15个村委会;集美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2个镇,46个社区居委会、11个村委会;同安区辖2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55个社区居委会、81个村委会;翔安区辖1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90个社区居委会、30个村委会。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调研工作,在扎实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按照精简、高效原则,审慎、适时推动具备条件的区开展街道办事处整合和“撤镇设街”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以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型政区建设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战略规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
主持人2018-09-13 09:44:00
我经常在报刊、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上有听到“疏港路”、“市府大道”等地名,但是实地看到的路名牌上写的路名好像又不是这些个名字,这是怎么回事?
-
李副局长2018-09-13 09:55:00
这些主要是早些时候,有些项目在规划、立项审批和建设过程,没有征求民政部门意见,对外使用,社会公众听到和看到的是项目名称,项目正式命名后标准名称反而很少使用。这一方面有开发建设单位、群众对使用标准地名的意识不强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地名工作者对强化地名意识的宣传不够等问题。近年来,我们也在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加强与规划、发改、建设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推进地名规划工作,解决地名命名与经济建设对地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
主持人2018-09-13 09:56:00
很多北方的朋友到厦门都有这么一个感觉,厦门的很多路名东西南北方位分不清,这到底是为什么?
-
李副局长2018-09-13 10:05:00
厦门是山海城市,道路走向往往多变,很难从严格意义上去界定其方位。目前,我市与方位有关的道路命名主要是因地制宜采用三种派生命名法命名。一种是点状地名参照物辐射派生法,如以思明影剧院为中心节点辐射派生的思明东、西、南、北路,方位词与道路走向是一致的。二是面状地名参照物派生法,如以筼筜湖派生的湖滨东、西、南、北、中路,则方位词与道路走向垂直。三是区域经纬派生法,如以前埔开发区作为整体区域划分派生的前埔东、西、南、北路,以枋湖工业区作为整体区域划分派生的枋湖东、西、南、北路。这种方法是将区域内南北向定义为东经线、西经线,东西向定义为北纬线、南纬线等区域经纬概念。了解了这些,相信对大家,特别是北方的朋友认识厦门的路名会有一定的帮助。
-
主持人2018-09-13 10:06:00
之前也有关注到,当前国内很多地方“老地名消失”和地名“大、洋、怪、重”现象十分严重,老百姓意见很大,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厦门市的情况?
-
李副局长2018-09-13 10:10:00
无须讳言,这种现象在我市也有存在。老地名消失主要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老旧城区改造,新建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等不断出现,原来的村庄名、道路名,特别是区域范围小、使用范围小的地名更容易消失。据统计,我市近代以来就有1100多个各类老地名消失。我市一些建筑物、住宅区名称存在“大、洋、怪、重”现象,如“云顶国际、帝豪大厦、罗宾森广场、宝嘉拉德芳斯”等,这些地名,有的是开发商为了博眼球刻意进行的“创新”,有的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
-
李副局长2018-09-13 10:15:00
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也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建设和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名的背后是文脉,如果地名消失了,地名所承载的记忆似乎也随之消失,名称的断裂,正是记忆的断裂。针对我市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在积极行动。一方面我们积极向各级领导、政府各部门及社会方方面面做好宣传工作,在谋划城乡建设、推进项目落实等工作中,应更加重视地名命(更)名工作,对有历史传承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城乡古地名、老地名、优秀地名要加以保护利用,严格落实地名管理法规,进一步规范地名申报程序,把好地名命名关。另一方面就是加强同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畅通工作渠道,落实管理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各职能部门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地名命名规范,使用标准地名,不随意命名地名,不随意更改地名。对社会上出现的地名“大、洋、怪、重”等不良现象,依法履行职责,开展清理整治,坚决纠正不标准地名。再则就是抓紧组织完善我市地名管理规章修订,将地名专项规划纳入全市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同步推进。通过开展“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调查申报和“最美地名、最美乡村”评选等活动,切实加强地名保护和地名文化建设。
-
主持人2018-09-13 10:16:00
好的,谢谢李副局长的介绍。
-
主持人2018-09-13 10:17:00
下面,我们看看网友的问题。
-
张女士2018-09-13 10:18:00
我们小区边上最近新修了一条路,据说还没有命名。我想了解一下路名命名是要由谁来申报?到哪里申报?需要带什么材料?
-
李副局长2018-09-13 10:23:00
根据《福建省地名管理办法》和《厦门市地名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道路的命名、更名,由建设开发单位或者使用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厦门市地名命(更)名审批表》(一式三份)报区民政局,经所在区民政局初审,报市民政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厦门市地名命(更)名申报表》。
-
赵小姐2018-09-13 10:25:00
我发现从去年开始,我们厦门乃至全省都在更换带有二维码的门牌,这里面有什么奥妙?我有一些朋友在担心,带二维码的门牌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等问题。
-
李副局长2018-09-13 10:32:00
从去年开始,我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面实行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制度。通过开展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把房屋当户口管理,把地址名称当姓名管理,把地址编码当身份证号码管理。通过地址规范编制、统一编码,解决过去房屋地址‘重、错、漏’的问题。同时,二维码门牌对接的是我省统一标准地址库,通过持续拓展完善基于标准地址库的各类民生服务应用,群众扫描二维码即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多项便民服务。如今,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房屋楼栋上安装的门牌,都多了一个二维码。对于二维码门牌会不会泄露房主和住户私人信息这个担忧,可以理解,但是大可不必。因为门牌二维码仅包含公共的地址编码信息(一串按特定规则生成、能够区分不同地址的符号),不涉及其它管理信息和隐私信息。路人刷码进入的是地址公共服务平台,只能查看对应地址的公共服务信息以及户主业主主动发布的信息,所以不用担心信息泄露。
-
主持人2018-09-13 10:33:00
非常感谢李副局长的详细解答。因时间所限,本期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