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机构:厦门市民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18-02-27
    厦门市民政局2018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8-02-27 11:09

       我市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会,加强对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变化、新形势的应对能力。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各项党建工作,切实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把增强“四个意识”作为最高准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定不移推进民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主动对标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结合落实市委关于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切实把民生兜底保障、服务民生工作落到实处,把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题一项项解决,努力开创民政事业新时代。

      (一)聚焦社会救助,织密兜底保障网底。围绕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出台政策规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工作,提升社会救助效能。加快修订《厦门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将家庭成员因病、因学刚性支出扣除,进一步加大对因病、因学致贫返贫困难群众救助力度。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效,整合医疗补助、医疗救助政策,将已经认定过的医疗救助对象通过信息数据库自动与医保系统对接,实施医疗补助、救助费用“一站式”即时结算,实现医疗救助对象“一趟不用跑”的优化服务。进一步完善核对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各类困难群众信息数据库,提高精准识别能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完善调整机制,实现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合理增长,共享成果,提高困难群众“幸福感”。

      (二)聚焦防灾减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依据中央、省级改革意见,推进我市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建立市减灾委员会统筹协调、统一指挥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机制,强化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在防范部署、应急指挥、灾情信息管理、群众生活救助、灾后重建、科普宣传教育、跨区域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出台厦门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协调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救灾工作,形成整体合力,营造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的政策环境和活动空间。加大巨灾保险宣传力度,规范理赔服务,提高出险理赔服务水平。

      (三)聚焦养老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重点推进养老服务工程包中市慈善总会爱鹭老年养护中心新建、市老年基金会爱心护理院改扩建、湖里区社会福利中心新建工程,开展2018年度30个“农村幸福院”和9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认真开展认真做好机构养老服务工作。2018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已建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工作。加强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建设,重点保障特困人员中的老年人、经济困难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和做出特殊贡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切实发挥政府托底作用。积极推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医养护结合的高端养老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PPP工程包,引进社会资本通过PPP项目模式参与养老服务工程包建设,2018年尽快促进厦门环东海域康养产业园、厦门江南茗居等养老PPP项目生成落地。加快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倾斜资源,盘活服务,全市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落地社区达到200个。积极开展智慧养老,办好市民养老服务中心,培育3家智慧养老示范企业,建设15个智慧养老示范社区,促进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

      (四)聚焦社会治理,统筹城乡社区发展。筹划村居换届选举,确保圆满完成换届工作。对标一流社区建设标准提升我市社区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提升依法办事能力和法治水平。加大社会组织监管力度,构建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综合监管体系。培育发展一批信誉良好的慈善组织,依法开展登记认定。设立专项资金,开展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做好社区论坛、婚姻论坛、社工论坛筹备工作,拓宽厦台交流合作渠道。

      (五)聚焦双拥工作,推进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积极配合部队进行体制编制、政策制度等改革。继续支持驻厦部队基础设施。深入探索解决好新“五难”、“三后”工作,支持部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配合做好军改期间清退有偿服务相关工作。持续拓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在地方支持部队完成训练演习、信息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扶贫帮困、助学兴教等工作。抓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和福建省双拥模范城(区)满堂红“五连冠”创建工作。继续保持涉军群体稳定。加强军供站实战建设,做好烈士纪念设施管理,做好新建革命烈士纪念主题公园前期规划。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抚恤补助金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构筑优抚对象定期抚恤(补助)、临时救助、医疗保障、社会优待等配套工作体系。做好复退军人维稳工作,保持总体平稳可控和赴省进京“零上访”的良好态势。

      (六)聚焦放管服,提升民政便民服务。做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排查调研,摸清底数、精准帮扶。建立殡葬改革引导机制,加快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改善基层殡仪服务站(所)软硬件设施。依法科学管理行政区划,组织年度界限联检,做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利用,加强地名标志设置管理。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大力推动电子证照库建设,促进“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项的落地实现,大力推进智能审批和全程网办。

      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牢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